WFU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強只是一個靜態看過去的視角 從專業到創業





撰文:徐志中


先談出發點


 首先,為什麼寒冷的天氣還願意千里迢迢來參加這場演講 ?
 因為在報名這場演講之前,我有兩個假設

 假設一:成功不一定能複製,但多數成功者之間必然存在一些共同的特質。
 假設二:像這樣把各行各業的菁英齊聚一堂,百家齊放大談自己的創業經歷,
              才有機會從各種面向去推斷出成功者的共通特質。

事後驗證,假設是正確的


講者的核心 不出三種


根據我的觀察,所有講者的核心,不出三種

   極大化個人專業
   找到產品差異點
   多面向經營與行銷


不但一切的論述都源自於相同的基調
更驚人的是,講者大多同時都具備兩種以上的特質

這些講者,
有固守崗位,走向極致專業的路途上,利用不同維度的平台,極大化個人曝光率 蘇一峰
有從均一化市場找尋差異點,滲透各種媒體,發揚光大自己的核心產品
廖浩欽 曾宣靈 陳翊榮 張子誼 林宏燦
有跨界經營,善用醫師的專業背景與形象,硬是從早已水泄不通的領域開創一片新藍海
楊斯棓 劉育志

不論是哪一位,其實你會發現都無法歸類到單一的核心種類,
如果單獨只看表面上的「專業」,市場上符合相同條件的人並不少,

創業的策略若是執著於單一專業技能能夠超越眾人,到開花結果,
通常需要極長時間的累積,除非天賦萬中選一,
不然就是要陷入拚學經歷、比數量、論輩分的賽局循環裡,
而不幸的是,通常這一個區塊也早就被同行中的前輩們佔得水洩不通。

然而,我們換個角度來重新思考,
除了直線式的累積長度,
配合橫向的連結來增加寬廣度,也許是開創新賽局的契機。

從自身的黏土出發,融合新的、其他的色塊,重複性就會大大降低。
NBA搖擺人式的打法,造就這些攻擊者無法定義的進攻模式,
因為無法歸類,就無法按照既有的方式防禦,
也就創造出相對應無可替代的市場價值


持續累積、無法複製、建立個人品牌


認識了這些核心之後該怎麼辦? 種子發芽總是要有方向攀爬吧?

劉育志醫師敘述成為作家的心路歷程有提到三個關鍵目標,
我認為正好是今天一整天演講隱藏的心法,

「持續性累積,部落格讀者的數目是以等比級數成長,稿費也會隨著時間上漲」
「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慣用詞句,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是專屬於自己的風格」

單一特殊的色系(差異點),可以影響的範圍有限,
可是當同一色系的點複製到極大的數量,
就會形成一種色調,產生新品種的質變,
最終的目的,就是形成一種品牌

演講壓軸的三位講師,明顯可以感受到這種質變,
魏幸怡蔡依橙執行長的創業架構,
已經不是停留在單色累積的層次,而是整個色系已經有多元生態般的繁衍,

你很難定義新思惟國際的一檔課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開賣,
是從公布報名訊息和費用的那一刻?
還是往前從前一期學員心得回饋與分享?

不對,我認為從平時新思惟論壇網友討論專業職人的需求開始,
新思惟的課程就若隱若現的瀰漫在空氣中,

「看見需要的同時,也衍生出新的需求」

486先生的核心,更讓我大開眼界,
他不作供應,也不是銷售,
而是踩在供應與銷售兩端的引路人,
憑著對品牌與信任的操作,創造出無法想像的廣闊價值

其實到了最後,我是覺得已經有點超出我所能理解的範疇了,
品牌的累積是一個立體的概念,我仍然在思考,

也許就像是楊斯棓醫師所說 - 最終就是教父等級的絕對領域


最佳解的自媒體 = 網路


如果說多面向的經營方式,是成功者勢必涉略的核心能力,
那自媒體的運用,絕對是達成這段目標的必要手段,
而不論從哪一位講者的經驗,都不難發現自媒體的最佳解答就是:

網路


赤木剛憲說「誰能掌握籃板球,誰就能掌握比賽」
我想在創業的市場也是同樣道理

誰能掌握網路資源,誰就能掌握話語權,就能掌握市場的風向」

最後,想借羅胖的這句台詞來期勉自己

「強是一個靜態看過去的視角,而不是真實的真相與底色」

創業真實的底色,存在於出發的起點與過程中的執著,
今天台上所有的講者,都找到自己的差異點,持續往個人品牌堆疊之路邁進,
期望不久未來的自己,也能帶著同樣獨特的底蘊,往經濟獨立之路前進。